东南亚品牌海外布局与维权

路盛

2023/07/12

东南亚当地政治环境、民族宗教、地理环境、国际实力等情况复杂,各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发展水平和保护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中国企业要想顺利“下南洋”,提前了解当地知识产权政策与特点、进行相关布局是“必修课”。而当面临知识产权纠纷时,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也是保证企业在当地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

近日,由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等机构主办、路盛律师事务所及战略合作伙伴罗思国际承办的“东南亚品牌海外布局与维权”主题研讨会圆满结束。来自路盛和罗思的两位讲师结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品牌海外布局的难点,并就维权的整体思路、策略以及实践做了重点讲解。

活动中,两位讲师就企业常见的问题与挑战、相关热点话题,作如下的解释说明与实践建议:

路盛律师事务所律师甘澄宇表示:

“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知识产权维权,企业通常可选择刑事打击、行政打击、民事诉讼、发送律师函/警告信、海关查扣等手段。但具体选择何种维权方式,企业需在了解自身在当地的权利基础以及侵权产品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执法/司法实践进行选择,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打击方案。例如,在马来西亚,鉴于民事诉讼周期长、费用高,企业可优先考虑刑事/行政打击,辅以律师函/警告信的手段进行维权;但在印度尼西亚,刑事执法较难开展,企业则可优先考虑律师函/警告信的方式维权,此外,印尼法院结案迅速,权利人亦可选择民事诉讼进行维权,诉讼成本较为可控。”

罗思高级商标代理人房晶晶表示:

“在一些东南亚重点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商标抢注问题(通常称为恶意注册)。各个行业的公司经常成为恶意注册案件的目标,即使这些品牌已经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如印度尼西亚,与其他一些国家向商标局提出商标撤销申请不同,印度尼西亚要求权利人在商业法院提起诉讼程序。诉讼程序会涉及诉讼律师、听证会、大量证据等。因此,提起诉讼的费用很高且耗时很久。商标权利人不得不诉诸于昂贵的诉讼来对抗抢注行为。鉴于东南亚国家抢注的现状及各国程序的复杂性,企业在进入东南亚国家需要做短期及长期的规划,如对商标进行监测,并及时提起异议;进入市场之前,要提前做好计划。充分利用申请在先原则,尽早提交商标申请;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侵权应对及诉讼策略,以有效地打击恶意抢注行为。”

若您对本次研讨会的内容感兴趣,欢迎扫码申请相关资料。我们会在3-7个工作日内将视频回放及课件发送至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