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展会知识产权保护
杨敏
2023/06/25
东南亚国家的展会是中国参展商展示实力、开拓当地市场的舞台。然而,由于各国的法律环境、文化与宗教、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同,中国企业常常在展会中遭遇知识产权产权维权困难的问题。东南亚国家参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且不局限于展会,善用展会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处理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全球竞争优势。
近日,由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等机构主办、路盛律师事务所及路盛战略合作伙伴罗思国际承办的“东南亚国家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主题研讨会圆满结束。路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杨敏分析了展会知识产权风险的来源和特点,并就维权的整体思路、策略以及实践做重点讲解。
活动中,杨敏律师就企业常见的问题与挑战、相关热点话题,作如下的解释说明与实践建议:
Q1 参展前应该做哪些准备避免风险?
参展前要做好前瞻性的布局,尽可能地避免不利后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先保护后参展,提前进行商标和专利权利的查询,对重要产品进行商标和专利的申请和注册,建立法律基础。对参展产品有清晰的规划和认知,对未申请专利或者商标的产品,尽量不参展,保护自身核心的知识产权;其次,进行参展信息审核,对展品及宣传资料进行分析,避免潜在的风险点;再次,提前与参展地律所/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商沟通联系,准备参展地要求的授权文件,提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等,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Q2 如何对参展信息进行审核?
参展信息包括企业自身信息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的信息。对参展信息进行审核,一方面是对企业自身信息进行审核,分析企业参展的产品以及展台的设计等是否有被控侵权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对潜在竞争对手信息进行了解,对竞争对手背景调查,浏览对方的网页和产品手册等,分析是否存在侵权产品。这里提到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的竞争对手,也包括国外的竞争对手。
Q3 被控侵权时,如果被要求签署保证书怎么办?
被控侵权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应对。可以委托当地的律师,结合自身产品和当地法律实践进行风险评估。在被要求签署保证书、承诺函等文书时需谨慎评估,铭记任何签署的文件均有可能被使用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参展时间通常短暂且珍贵,双方在有限时间短兵相接,在对抗和博弈中占据主动,有赖于参展前的充分准备,不仅包括充分了解自身的权利基础及自身产品的侵权风险,亦需要在短时间迅速权衡利弊得失,积极快速应对。
若您对本次研讨会的内容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申请相关资料。我们会在3-7个工作日内将视频回放及课件发送至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