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盛专家参与撰写《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白皮书2021》
路盛
2022/02/21
近日,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AIIA”)学术与知识产权工作组组织编写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2021白皮书”)盛大发布。
路盛律师事务所多名专家作为编委人员参与了白皮书的撰写,就“人工智能数据合规和安全的风险——数据交易风险”和“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数据侵权相关案例”两部分,基于自身深厚的专业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充分的调研,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专业性强、指导性强的深知灼见。
Q
在人工智能数据交易中,数据供方(卖方)、数据需方(买方)、以及数据交易服务机构或者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交易中介)分别面临哪些风险?
实践中,卖方常见的风险有:(1)侵犯个人隐私的风险,比如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2)违反数据质量及安全要求。此外,数据跨境传输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否则会产生相应合规风险。
买方常见的风险有:(1)数据供应不足,比如数据控制方为了维持行业垄断地位,可能设法对数据交易进行限制,造成数据供应不足;(2)数据质量问题;(3)缺乏合理定价等。
而交易中介常见的风险有(1)数据交易行为无效或被撤销;(2)未尽数据安全义务的法律责任等。
Q
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受到重点关注的数据相关侵权场景,并且各自有哪些特点?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受到大家重点关注并且也是发生频率比较高的数据相关侵权场景主要有网络爬虫、APP应用程序、人脸识别等。这类案件总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网络爬虫案件体现了不同服务商在商业竞争中的数据权益之争。该类案件侵权判断的难点在于,一方面要分析网络爬虫技术使用行为本身,另一方面还要分析通过网络爬虫获取数据后的数据使用行为,通常需要对两方面综合分析后方可得出是否侵权的结论。
App应用程序案件反映了服务商与消费者在个人数据采集、处理等方面的利益之争。国内外对于App的合规运行均有着详细的法律规制。目前全球对于这类案件的监管趋严,在不断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人脸识别案件体现了AI前沿科技发展与传统人格权利保护之间的权衡。各国在相关案件处理方面遵照的法律依据随有所不同,但均遵循知情同意、最小必要的重要原则。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白皮书2021》
与路盛专家一同参与2021白皮书研究项目的,是来自百度、腾讯、中国信通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小米、快手、华为、商汤、旷视等40多家知名科研机构、企业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110多位参编专家,本研究项目历经8个月的研讨与撰写。
今年是联盟第四年发布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白皮书,2021白皮书的内容涉及了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分析、数据治理、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优秀案例等领域。